高中语文教资科三教学设计题,如何设计出符合核心素养的教案?

奈峰教资
2025-07-03

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需紧扣学科核心素养,即在语言、思维、审美、文化四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。一篇优秀的教案应通过目标导向、活动设计和评价反馈,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。奈蜂将从教学目标设定、教学内容整合、教学活动实施三个方面,探讨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语文教案。  


目标设定——以核心素养为锚点  


教学目标的设计需明确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、思维发展与提升、审美鉴赏与创造、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素养。教师应避免泛泛而谈“掌握知识”,而是细化到具体能力培养。例如,讲授《赤壁赋》时,目标可设定为“通过分析意象群,体会情景交融的审美表达”或“结合历史背景,探究作者对人生的哲学思考”。这种设计既能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,又能渗透文化与审美目标,实现素养的有机整合。  

高中语文教资科三教学设计题,如何设计出符合核心素养的教案?


内容整合——构建多维联动的知识网络  


单一文本的解读需与其他学科、生活实践建立关联。教师可提取文本中的“关键矛盾”作为切入点,串联多维度内容。例如,《雷雨》的教学可抓住“命运与选择”这一主题,引导学生结合历史、心理学等视角分析人物悲剧,同时引入当代青少年成长中的选择难题进行讨论。此外,群文阅读、跨媒介资源(如戏剧视频、社会评论)的引入,能够拓宽学生视野,在对比与思辨中深化素养培育。  


活动设计—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  


传统讲授式课堂难以激活核心素养,需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性。例如:采用“角色代入+辩论”的形式探讨《祝福》中的伦理问题;通过“写作工坊”将《边城》的美学风格迁移至乡土题材微小说创作;或开展“文化寻根”项目,组织学生调研地方方言、民俗并撰写报告。这类活动通过情境化、实践化的设计,让学生在“做中学”,逐步提升高阶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。  

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,需以素养目标为框架,通过精准的内容整合与创新的活动设计,打造学生语言建构、思维发展、文化传承、学习能力并重的课堂。教师应在备课时立足文本特质,融合跨学科视角,运用多元教学方法,最终实现从“知识传递”到“素养生成”的跨越,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。关注奈蜂教资,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哦~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